张炜:作家应该是一座活火山,爱力决定了喷发力
时间:2023-06-28 16:59:53来源:文汇

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流到了今天,与任何一段河流都不一样,生命的河流、文明的河流、历史的河流,都是新的,写出个人,写出自己,写出时间河流里的 " 这一段 ",才有意义。

我从十几岁尝试写 " 儿童文学 ",前前后后写了许多,积累到后来竟然也有了上百万字。它们非但没有令我满意,而且让我苦恼。一度想放弃写作,文字的经营是很难的。一开始写作,自己也是少年,那时候总觉得自己在为同年龄段的人,为身边熟悉的伙伴在写作。这等于是一种相互转达和倾诉的需求,有特别的愉快。就这样形成了一种口吻、一种语调,它是我的开始,一直影响到后来的写作:有一部分特质最终保存和延续下来了。这也许很重要,儿童文学的写作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起步,又是一种延续和一个基础。设身处地讲故事是一个好习惯

我认为设身处地讲述各种故事是一个好习惯,像儿童那样单纯地感受和表达,可能更加质朴和生动。回顾自己的文字生涯,最初的写作训练非常辛苦,也充满了乐趣。用文学的形式表达自己,述说内心,将所思所见描绘出来,这种创造性的工作极具挑战性,也是最新鲜的生命体验。这些构成了深刻的刺激,所以一旦进入文字语言的世界,就再也不能放弃不能遗忘了,那是充满感激的记忆。没有那些日子的欣悦和煎熬,也许现在的写作早就坚持不下去了。


【资料图】

记得最早的书写内容,包括了我熟悉的身边生活,特别是那种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故事。最难忘的是这其中有许多 " 恐惧 ":儿童对大自然中一切未知的惧怕,特别是对陌生的事物,主要是对人的惧怕。那里地广人稀,丛林茂密,人是很少的,幼小的我对偶尔见到的人,特别是那些猎人,常常感到害怕之极。努力克服这种胆怯,讲出一个个故事,就是我当时做的事情。孩子是欢乐的无忧无虑的纯洁的,一般人都这样看待儿童,其实在我看来不是那么回事。我认为令人惧怕的东西也有不少,除了人,还有林子里的传说。我知道自己认识的这个世界太小了,从未见过的那个世界太大了,那里隐藏的东西更加神秘莫测。

虽然有恐惧的打扰,我的写作还在继续,相诉不曾停止。书写眼前或回忆以往,都是战胜和振作的过程。人如果屈服了,生活也就更加无望。这时候讲述的不是一个故事,也不是一个主人公,而是一束故事和许多角色。因为太多的人与事,就像翻开了一本厚厚的记事簿,打开了长长的流水账。作为一个上年纪的人,他的回忆文字,要变成活泼的儿童故事,要花一番心思,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笔调是不适用的。文学就是文学,儿童文学当然不能是一个例外。

如果孩子喜欢看,那么就是 " 儿童文学 " 了,成人觉得有趣可读,那就是成人文学了。当一个少年写作者长成了中老年,写作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正在给孩子讲故事。这种提醒既很重要,不可忽略,同时又极可能限制了自己。他的讲述一旦拿腔拿调,用人们特别熟悉的那种 " 儿童 " 腔调,也会十分蹩脚。实际上所有好的 " 儿童文学 ",都没有那种特殊的 " 发音 " 和 " 气味 ",那严格来讲只能是另一种套话。凡讲套话都不让人喜欢,顶多只会是二三流的。安徒生和马克 · 吐温不讲什么套话,我们也不必讲。

所以说一个作家从小到大,写 " 儿童文学 " 也不必 " 改行 ",他总会有一部分文字适合少年们看。人的天真是天生的,即便到了老年,也仍然能讲出少年儿童爱听的故事。老人讲给孩子听,身边围拢着他们,是再正常不过的事。我们看到很多专门的 " 儿童文学 ",其中有一部分是好的,有一部分并不太好,因为它们拿腔拿调,是故意做出的一种幼稚天真的口吻。

现在做事情讲究专业化,仿佛越专业越好,分工越来越细,这种事是利弊互见的。文学分得这样细,什么 " 成人 " 和 " 儿童 ",儿童又分成 " 幼儿 ",再分成从少年到少年中间的部分,所谓的 " 桥梁书 "。写作者搞懂了这类名堂,也陷入了很大的麻烦。这成了一门 " 科学 ",或许在一部分研究者那儿真的很重要,但是到了作家这里就不妙了,他要想着自己正干的活儿是不是符合行规,要考虑那些细密的、讲也讲不完的门道或禁忌。专业性的恐惧就开始侵蚀他自由自在的心灵了。技术性专业性会让他缩手缩脚:文学给分割成一块一块,每个人只携起自己那一块回家,专门家也就产生了。不过这样的专门家往往并不是文学家,而常常是熟练的制造文字读物的技工。

最难处理的问题是文学的深度

我非常警惕随着年龄增长而带来的 " 专业化的恐惧 "。沾染上胆怯的粉末,就很难揩掉。特别像作家的 " 作家 ",特别像诗人的 " 诗人 ",总让人持怀疑的态度。同样对特别像儿童文学的 " 文学 ",也要保持距离。文学哪有这样复杂,又哪有这样简单。我以前到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去,当地人告诉我:" 十年前这里来了一个作家,所以我们很熟悉你们这种人。"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,他们又稍有不解和苦恼,说我不像一个 " 作家 ",我听了很高兴。" 作家 " 没有固定的举止和形貌,也不该有固定的语言方式。有的 " 作家 "" 诗人 " 到了一个地方,遇到什么事情突然就激动了,结果吓人一跳。这虽然能够让人过目不忘,但总是不太好。" 儿童文学 " 也是同样的道理。马克吐温和安徒生的这类文字,就不太有我们时下的这种专门分工的气味。在我看来,恰恰这才是真正的、好的 " 儿童文学 "。时下有一些 " 儿童文学 ",很可能并不是什么文学,而是写给儿童的各种 " 读物 ",因为这个市场很大。当然这类读物如果写得好,也是需要的。

无论写怎样的题材和体裁,都不能拿捏出专门的腔调,不能追求那种专有的 " 气息 ";还是要放松,要沉入到自己的生命品质里去,这才有可能创造出个人的世界。有些气味我们太熟悉了,一看就知道是 " 儿童文学 ",没有办法,对某些写作者来说,不捏着鼻子就不会说话。半岛地区有个笑话,说的是这样一件事:有个孩子看到自家的一头小牛掉到了井里,惊恐万分地跑回家告诉父亲,因为结巴,越焦急越说不成句子。父亲急中生智,让他 " 唱着说 ",并且哼出一个现成的调子。孩子跟上唱起来,很快就把整个事情唱明白了。这里说到的某些 " 儿童文学 ",其实也是一样的。文学的结巴往往也需要一个现成的调子,不然就无法开口。这里的 " 调子 ",就是我们都熟悉的那种流行腔。这怎么会产生杰作?所以我们要警惕自己。这也是一种专业性的 " 惧怕 "。

我们熟悉的这类问题大致是一样的。" 儿童文学 " 许多时候和 " 生态文学 " 差不多,倡导爱 " 自然 ",爱 " 儿童 ",这永远不会错。关心这个领域,呼吁和投入,再大的热情都不为过。但也正是因为如此,也会隐含极大的危险。一个写作者进入这些领域,似乎是获得了无需太费心思的一种主题、一种观念、一种立场、一种视角,其实这种题材和方向,很容易让人进入概念化的表述,要怀着更大的谨慎和惧怕才对。

我少年时代写儿童文学,与现在的不同是什么?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个行当的特别禁忌,没有那么多同一曲调的合唱。我只是在一个地方自己哼唱,尽管不成调子也不太动听,但却是原生的、自发的、自我的。现在就不行了,专业知识多了,合唱之声响亮,想要不跟着走都很难。所以有时候要写一部新作品,我总是迟迟下不了笔。多少人在写猫,多少人在写爱,多少人在写人和动物的那种情感。这种 " 极容易写 " 的东西实在是太难了。我会不会在这个题材上犯错误?因为这里面有许多陷阱。

所谓的自然生态、人和动物、儿童文学,这一类写作要超越新闻和公文的观念化的表述并不容易。我们的作品比那些成套的文字讲出了更多吗?我们不过是用一种通用的腔调,做了再次的堆积和重复。将文学的套话说个不休,是很无聊的。严重一点讲,这是一种文学的自戕行为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流到了今天,与任何一段河流都不一样,生命的河流、文明的河流、历史的河流,都是新的,写出个人,写出自己,写出时间河流里的 " 这一段 ",才有一点意义,这其中就有动物与人的、大自然的、社会的关系。今天的人爱动物,当然不是常说的什么 " 生态自然观 ",这里沉浸和弥漫的是特有的社会空气、历史空气和文化空气,需要特别的文明的 " 解码 "。为什么在一个个特别可爱的动物面前,人表现得那么胆怯?人真的需要这样懦弱吗?人在它们面前表现出来真实的恐惧,这种 " 恐惧 " 需要用 " 爱 " 去覆盖,需要去倾尽全力说服自己。因为说到底人还得活下去,为什么要更好地活下去?要回答又不能是大词,一旦把它具体化了,那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,它的难度就在这儿。儿童文学中一定会写到 " 恐惧 ",无论作者愿意还是不愿意。这里的 " 恐惧 ",是最大最难处理的问题,要进入它应有的深度,这是文学的深度,要触及人性和人生的这个层面。

" 爱力 " 在作家的生命里就和炉火一样

生命中巨大的、永远难以消除的不安全感,是一种真实的存在,而且会在各种生活形态下一直存在下去。如何表现和表达却是很难的。天灾人祸,美与丑的对峙,都会带来 " 恐惧 "。处理 " 儿童文学 " 中的 " 恐惧 ",是一个大的命题。这里超出了直接写恐惧故事的意思,而是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。任何事物都是两极相通的,在浓浓的爱的里写恨,写 " 恐惧 ",在 " 恐惧 " 中大声吟唱,这如同在浓浓的夜色里、在呼叫的北风里讲述春天一样,是极有魅力的。

去年春节我回海边,遇到一个人戴着 " 撸头帽 ",海边的风特别大,这种帽子一撸下来,只露着眼睛和嘴巴,要不人就冻得受不了。他见到我就把帽子卷起来,我认出这是初中时候的一个同学。关键是,他就是我们当年一起从事文学写作的少年挚友。他让我想起了当年对文学的酷爱,我们的执着与奋斗。我好像突然发现自己早就不年轻了,已经写了这么久。持续下去的力量在哪里?活着就有爱,却不能有太多的幻想。我们需要把爱一点一点表达出来,强化自身的 " 爱力 "。" 爱力 ",它在生命里边就和炉火一样,要不停地往里填柴。" 爱力 " 这个东西不是虚幻的,不是套话,它具体存在于个人的写作和生活中。

作家应该是一座活火山,要喷发几十年,需要很大的张力。" 爱力 " 决定喷发力、喷发的频率。有的火山过几年喷发一次,因为内在张力在积蓄,一到了临界点就会喷发。

作者:张炜

编辑:王雪瑛

策划:王雪瑛

责任编辑:邵岭

* 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标签:

生活指南
  • 动画电影《雄狮少年2》首曝概念预告 雄狮小队逐梦上海滩|环球快看

    动画电影《雄狮少年2》首曝概念预告雄狮小队逐梦上海滩

  • 钟南山与学生合照时意外被亲 基本情况讲解

    大家好,今日关于【钟南山与学生合照时意外被亲】迅速上了的热搜榜,受

  • 新一轮换代即将开始 小米14和14Pro已现身

    2023年过半,各家安卓厂商的旗舰机基本布局完毕。此前高通已经官宣

  • 赵佳臻:通过数字合作做中国农业和制造业的服务者、赋能者

    6月25日,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员代表座谈会在山东济宁曲阜举行,座谈会主

  •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富洲被查

   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纪检监察组、河南省纪委监委消息

  • 【播资讯】《中国日报》整版聚焦贵州村超:是体育赛事,也是文化盛宴

    6月24日,中国日报旗舰版、香港版12版刊发整版报道《Morethanjustagame

  • 焦点快播:青岛市老年大学新学费标准披露

    6月21日,青岛发改委公布青岛市老年大学学费标准,钢琴专业最贵为每学

  • 【天天时快讯】定期存款到期银行却不给取钱?原因主要有4方面,很多人还不知道

    伴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,再加上历史传统和文化因素,现在每家每户或多或

  • 世界报道:6月美国标准普尔制造业PMI降至46.3 综合PMI降至53

    6月初,美国私营部门商业活动扩张步伐放缓,标普全球综合PMI从5月份的5

  • 冯重阳:扎根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的“工科男”|每日时讯

    题:冯重阳:扎根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的“工科男”作者杨梦逸2016年,一位

  • 全国铁路7月1日起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

    7月1日零时起,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。调图后,全国铁路安排图

  • 土耳其将最低工资提高34%以应对通胀飙升

    【土耳其将最低工资提高34%以应对通胀飙升】路透社6月20日报道,土耳其

  • 世界今日讯!吉田:不介意把最终幻想做成射击游戏 使命召唤那种

    制作人吉田直树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,他并不介意《最终幻想》成为《使命

  • 世界最资讯丨快来打Call!6个广州地标产品亮相首届地标广货手信节

    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(以下简称“地标广货手信节”)正以线上线

  • 股票行情快报:煜邦电力(688597)6月21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68.48万元 观焦点

    截至2023年6月21日收盘,煜邦电力(688597)报收于9 63元,下跌1 73%,换

  • 共享全球智慧 聚焦数字经济

   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将于7月4日至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。6月21日

  • 民生
    • 基金定投和一次性买入哪个收益更高?基金定投什么时候买入合适?

    • 直播预告 | 纳指终结8周连涨,AI回调这个巨头却将迎二次腾飞?

    • 环球热点!A股午评:沪指震荡走高涨近1%,海工装备板块大幅走强

    • 各早稻主产区多举措积极应对“三碰头”农业气象灾害_天天最新